Quantcast
Channel: 南方周末 –方可成的博客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6

所谓“80后、90后登场”的实质

$
0
0

《南方周末》2008年度人物的评选中,将“80后”列为了候选人,并得到了网友的广泛支持。截至12月21日下午3点,这个选项获得的票数位居第二,仅次于另一个群体——北川中学2793名学生。

在投票页面上,《南方周末》是这样介绍作为候选人的“80后”的:

如果说经过反击西方媒体、全球保卫奥运火炬、抵制JLF,中国“80后”第一次高调向全世界展示了自己作为一个新兴社会群体的力量,那么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中,“80后”用志愿者的方式,找到了一条贡献自己真正建设性的道路。时光的流逝让曾经稚嫩的“80后”已经成年,或必须成年。

这也是今年人们肯定“80后”的习惯表达方式,即历数“反击西方媒体”、“全球保卫奥运火炬”、“抵制JLF”、“抗震救灾”和“奥运志愿者”,并以这些事实证明:80后长大了,不再稚嫩,而是找到了“贡献自己”的道路。类似的表述不光被用于“80后”,还被用来形容“90后”。

当人们安于这种表述,甚至《南方周末》都采纳了这种表述的时候,我却感到一种不适,甚至不安。我觉得,所谓“80后、90后登场”的实质,不过是这一代人按照某种被设定的路线向前走了几步而已,不过是这一代人的某些举动符合了官方的利益而已。

从以前为人诟病的“小皇帝”,到如今的一系列“光辉事迹”,“80后”真的变了吗?根本没有。想想吧,短短几年间,一代人怎么可能突然发生这么大的改变?发生改变的,不是“80后”自身,只是这个社会强加给他们的评价而已。

在我看来,“80后”仍然是之前的那个“80后”,这是成长于一套人所共知的教育体系之下的一代人,他们今天的所作所为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好惊讶的。其实只要冷静下来想一想就会发现:今年“80后”的那些“光辉事迹”,真的有那么“光辉”吗?“反击西方媒体”、“保卫奥运火炬”和“抵制JLF”不过是民族主义的表现的而已,也是教育的结果,其中或许还掺杂了很多别的不太光彩的东西。“抗震救灾”是人的正常反应,是全国所有年龄的人的行动,跟“80后”并没有特别的关系。至于“奥运志愿者”,除了展现出这一代大学生在英语等方面的素质比较高(这是应该的)之外,真正值得骄傲的又有什么呢?

我们不妨回想一下,当“80后”叛逆的时候,为什么舆论要疯狂地进行批判?难道“叛逆”不是一种正常的青春期表现吗?难道“叛逆”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一件好事吗?如今,当“80后”表现出民族主义、爱国主义,捐钱,当志愿者的时候,为什么我们就要大加表扬?难道在这表面的赞誉之下,没有隐隐流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东西吗?

“80后”“90后”实际上根本就没有登场,他们今天得到的光环或许只是一种利用的结果。我总觉得,当一代人真正具备独立思考、坚持常识、心怀天下苍生的品质时,他们才可以真正被视为成熟,被大加赞赏。而今天的“80后”,在抵制完JLF,在给灾区捐过钱,在做完志愿者之后,真的具备了这样的品质吗?
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6

Latest Images

Trending Articles





Latest Images